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

《中华文脉•经典围读会》梁家辉华宵一穿越千年,再现苏轼千古第一悼亡词

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夜幕之下,华灯初上,明月高悬,江水荡漾,演员梁家辉独立船头,用粤语诵读出苏轼的长江名篇,就此拉开《中华文脉·经典围读会》长江季的序幕。

何以长江?长江很亲切,是在演员保剑锋童年回忆中往来着的“申通号”“申沪号”,是在主持人梁田去往长沙工作后,切身感受到语文教科书里的“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”。

长江很动情,是舞蹈演员华宵一含泪演读的“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,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长江水”,是梁家辉体验过的长江号子,“毕竟是先辈精神,不该成为落寞的绝唱”。

“长江就是我们解读民族文化的灵魂密码。它孕育了从源头的巴蜀文化,到中游地区的湘楚文化,再到最东边的吴越文化,每一段的文化格调都有所不同。”学者于丹在开场时说,“所以品读长江,就是品读中国。”

长江的故事,得从首城宜宾说起。这里是自古文人过长江的换船之地,也是李白、杜甫、苏轼等一众“文学大咖”的人生开启之地。

“我的人生突然变成了苏轼的缩影”,梁家辉以苏轼经典诗文为线,再现其人生多个重要节点,回忆自己与离世弟弟、与电影人生中两位师父、与妻女的相处往事,泪洒现场。

保剑锋一人分饰苏辙、黄庭坚两角,趣谈美食与美酒,讲述宜宾何以“宜人宜宾”。

华宵一至情至性,着旗袍、登斗拱,致敬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,催泪再现“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”。

由五粮液、南瓜视业、南方周末联合出品的《中华文脉·经典围读会》走过先秦、秦汉、魏晋、大唐、大宋、大元、大明、大清等中华五千年的八大和美盛世,如今强势回归,与梁家辉、保剑锋、华宵一等演读嘉宾,文化嘉宾于丹,主持嘉宾梁田一起,实地走读中国第一文学大河长江,共飨诗酒之美。

666bf2de89ac6

【图说:五粮液《中华文脉·经典围读会》长江季宜宾站完整版已于央视频、优酷人文、南方周末app上线】

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”推开尘封的记忆之门,梁家辉走进了苏轼的梦境。“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”,随岁月自然增长的沧桑感,让他在饰演苏轼时更加得心应手。当正在梳妆的华宵一从小轩窗前回头,相认之惊、重逢之喜、死别之悲,瞬时涌现在两人脸上,“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”。

666bf2ef502ee

“不要‘十年生死两茫茫’。”镜头之外,梁家辉守护着与妻子江嘉年同甘共苦近四十年的爱情,“好像很多人会觉得一生只爱一个女人是很难的事。但于我而言,这好像就是命中注定。”

双胞胎女儿出生时,也是梁家辉拍戏最“疯狂”的时候,一天进三个组,三年没有休息一天。“我很容易紧张,每一次接到新剧本,都会做梦,还会自己喊‘开机’、喊‘卡’。”现在听来好像笑话一桩,但梁家辉时刻感怀妻子无条件的体谅、关怀,“现在偶尔半夜醒来,看着躺在旁边、睡得安乐的妻子,我会觉得很幸福。”

在保剑锋看来,幸福大抵就是与妻子互道的那一句句早安与晚安。“我和妻子约定,无论收工多晚,都要互报平安。有一次,她手机死机,大概有六小时失联,我真的慌‘死’了。”

苏轼把最动人的悼亡诗《江城子》给了发妻王弗,将生死同穴的承诺给了继室王闰之,那谁是他心目中的“朱砂痣”“白月光”?王朝云。

亭台楼阁间,华宵一蓦然回首,化身等待苏轼归家的朝云,娇俏而恬静,缓缓开口道:“明朝端午,待学纫兰为佩。寻一首好诗,要书裙带。”

何为深情?苏轼与朝云给出了他们的答案:即便端午时节,依然过出了情人节的模样。也许,这就是所谓“人心有欢喜,日日便是好日”。

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”如今我们虽身处与苏轼、黄庭坚不同的历史坐标中,却或许亦在经历着相似人生。那不妨,就让我们举一杯美酒遥相致敬,愿借先人诗酒中的“智慧”,唤醒当下生活的诗意与热情;愿在这岁月沉酿的浓香陪伴下,能够循着如此豁达、心安之哲学,无畏前行。

曾经陪伴黄庭坚度过晚年和美生活的锁江亭、流杯池、安乐泉,如今仍活跃在宜宾人的日常起居中,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。黄庭坚虽已作古,但他留给这片土地的记忆与情怀,如同陈年的美酒,随着岁月的流转愈发醇厚。黄庭坚曾经品尝过的美酒“姚子雪曲”,在宜宾人手中经过世代传承与创新,已演变为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的和美佳酿,流传至今,依旧散发迷人的芬芳。

666bf2ffdacc1

纵观中华文脉,那些散发着酒香的诗句,带我们穿越时空,与先民竞渡登高、会宴作歌。它们伴随着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最美好的记忆,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与未来。

文以载道,物传精神。美酒所承载的,是自古文人不辜负良辰与美景、朗月与诗歌的风雅,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于收获与团圆、“和合共生,美美与共”的美好心愿。五粮液作为中国白酒文化的杰出代表,在长江第一城宜宾孕育而生,历经岁月浓香,酿造和美故事。2024年6月,五粮液携手南方周末、南瓜视业相继推出《大国之道》《中华文脉·经典围读会》两大优质文化IP,在一次次“敬古崇文”中,对“来处”不断回眸,像是记忆的坐标,让长江文明有了支点与方向。以酒为媒,串联起文脉千年与大道万里,赋予“和美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作者: admin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